C. M. LaCugna 的三一神學系列(一)

 

 

神學的或頌榮的三一上帝?
 C. M. LaCugna (1952-1997)的三一神學

Theological or Doxological Trinity? The Triune God in the Theology of Catherine M. LaCugna (1952-1997)

 

(一)前言+ C. M. LaCugna (1952-1997)生平簡介

1.前言

 「為什麼三一神學長久以來被忽略、被抽象化,甚至被視為某種不合乎理性的東西?」 , 「三一神學如何才能再一次成為反省基督徒生活各層面的豐富的資源?」 。這兩個問題是研究 C. M. LaCugna 三一神學的關鍵性問題意識。

 上述第一個問題 LaCugna 要問的是為什麼三一信仰,這個基督信仰中核心的教義竟被邊緣化?她宣稱三一神學應該是反省基督徒生活各個層面的一個重要而豐富的基礎,而且它配有中心地位。 從第四世紀尼西亞大公會議以來,三一神學已經被過度一面倒地專注於上帝內在的生命 (God's inner life, theologia),某種我們一無所知的層次。三一教義已經被從救恩歷史 (soteriology, oikonomia) 中孤立出來,顯然地,在這種情形之下,三一教義與基督徒生命毫不相干。 關於第二個問題,LaCugna 提醒讀者,三一教義在過去曾經是信仰的核心,只是後來被忽略而屈居神學邊緣。

 對 LaCugna 而言,當下最重要的是將三一上帝理解為救贖的奧秘。她主要的關懷是如何克服困難,糾正神學偏差,使三一教義「再一次」成為信仰中心。 她辯稱:基督教神學唯一的選擇是從「在聖靈裡,透過基督,被神拯救的經驗」重新開始建構三一神學。 換句話說,唯一的選擇是讓神成為三一的神,因為神本來如此。禮儀成為基督徒經歷神救贖行動,而且在聖靈裡,透過基督,以感恩回應神的地方。 三一上帝是在聖靈裡,透過基督,在頌榮中與我們聯合。

 LaCugna 宣稱三一教義根本上是一個實踐性的,從基督徒生活中產生的教義。 也就是說,三一神學不是一個上帝概念 (concept of God),而是一種藉由救恩史,以及在救恩史當中認識神的方式 (scientia, way of knowing)。 它必須是我們與神的關係,以及我們與他人的關係神學。

 然而,我們如何重新理解 (re-conceive)三一神學呢?拉內 K. Rahner 的神學公理成為 LaCugna 的起點。這個神學公理是:「內在的三一上帝就是經世的三一上帝,反之亦然」。 她對過去三一神學的批評並不意味著她採取與內再三一論的相反立場而主張經世三一論。她的意思是基督徒的神學必須從經世的三一論著手,因為上帝的奧秘是在救恩的奧秘當中啟示出來, 也就是,關於上帝屬性的說明必須奠基在具體的救恩歷史中。她拒絕巴特神學中所謂「隱匿的上帝」(deus absconditus) 這種概念,因為三一神學沒有存在一位與這位創造萬有、創在歷史的上帝不同之上帝的可能性。 LaCugna確認拉納的神學公理,並說「上帝自身與為我們的上帝是同一位」(God in Godself is the same as God for us)。基督教信仰中,上帝只有一位,只有一位三一上帝。 拉納的神學公理為 LaCugna 的神學提供了方法論基礎,而具體的歷史與抽象的本體論可以被整合是她的神學原理,她說: 「上帝的奧秘 (theologia) 和救恩的奧秘 (oikonomia) 二者是合一不可分割的」。

 雖然受拉納神學影響,LaCugna 同時也批判拉納的三一神學忽略了基督徒活中對上帝的敬拜頌榮 (doxology), 她認為這是尼西亞之後三一神學的弊病 (post-Nicene problematic)。 LaCugna 認為拉納其實是倒退至阿奎納 (Thomas Aquinas) 的三一神學,其中實體形上學的概念被運用在三一上帝的討論,使三一神學變成一種極端的思辯性教義。然而,這並不符合聖經啟示。拉納將上帝透過基督與聖靈的經世行動之單一自我啟示,以兩個層次來理解:上帝自身 (God in se)  與外顯的上帝 (God ad extra) ,這正是後尼西亞三一神學的問題癥結所在。 LaCugna 辯稱,當代神學的任務在於重新理解界定三一教義為救恩奧秘,藉此結合邏輯思辯與靈修默想。 他對拉納的批判促使她發展出「頌榮的三一論」(Doxological Trinity),其中,禮儀與神學是頌榮的兩個型態,二者相輔相成,不相互消融,也不使任何一方發展過度。

 1.1 C. M. LaCugna 生平簡述與神學發展

 Catherine Mowry LaCugna 生於西雅圖,1974年西雅圖大學以最優異成績 (summa cum laude) 畢業後, 進入佛翰 (Fordham) 大學神學院,1979完成碩博士學位,研究孔漢斯神學的方法論。1981年進入聖母大學神學院教書, 以三一神學為研究主題,十年後出版 God for Us: The Trinity and Christian Life 一書,引起廣泛注意。為了重新思考反省三一神學意義和在基督教教義中的地位。 LaCugna 首先從關係角度重建上帝觀:上帝是一位關係中的上帝 (a relational God),因此,上帝的存在總是必須與上帝的他者 (other),他所創造的萬有 (the whole creation) 一並討論。上帝是「為我們的上帝」(God for us)。 LaCugna 從實體形上學式的思考轉向關係形上學式的思考。關係形上學連結我們對上帝的思考與我們所認知道的三一上帝三位在救恩歷史中的具體行動。 其次,LaCugna試圖使神學性論述紮根在基督徒生活中,使神學成為禮儀的基礎,也使禮儀成為神學的搖籃, 並由此架構出她的頌榮的三一神學 (Doxological Trinitarian Theology)。

 LaCugna 熱愛東正教會的禮儀,特別是希臘教會(相對於拉丁教會而言)靈修神學,她的生活正是結合神學與基督徒生活的模範。她不侷限於學院式論述,她活躍於教牧活動、姊妹會、以及跨教會活動中。完成三一神學的建構之後,她又著手聖靈論的研究, 拉丁教會過去一千多年一面導向基督論的失序性神學論述,使聖靈的角色與地位長期性遭受忽視。唯有回歸三一性的思考,才能平衡基督與聖靈在神學中的地位,並擴展教會的廣度與深度,更深認識三一上帝在歷史中的自我啟示。可惜她未能完成聖靈論的研究,1997年五月因癌症病逝,葬於聖母大學旁的西達公墓 (Cedar Grove Cemetery)。

 

註腳:

  1. Catherine M. LaCugna, God for Us: The Trinity and Christian Life (New York: Haper Collins, 1991) 2.

  2. Catherine M. LaCugna, "The Practical Trinity," Christian Century 109 (1992) 680.

  3. Catherine M. LaCugna, God for Us: The Trinity and Christian Life, 3.

  4. 西方拉丁神學傳統從上帝的合一性作為起點,探討上帝的三個位格問題。東正教會從上帝的三個位格作為起點,探討上帝的合一性問題。傳統論述中的De deo uno De deo trino 在兩個傳統中被分二分。這個問題意識識促使拉內建立神學公理:「內在的三一上帝就是經世的三一上帝,反之亦然」。 LaCugna 試圖將二者結合。

  5. LaCugna討論上帝的三位性 (threeness of God.)時,特別強調這種中介式的禱告模式

  6. Catherine M. LaCugna, God for Us: The Trinity and Christian Life, 1.

  7. Catherine M. LaCugna, "The Trinitarian Mystery of God," eds. F. Fiorenza and John Galvin, Systematic Theology, 2 vols. (Minneapolis: Fortress, 1991) 1:159.

  8. K. Rahner, The Trinity (Catherine M. LaCugna, God for Us: The Trinity and Christian Life, 3.

  9. Catherine M. LaCugna, "Problems With a Trinitarian Reformulation," Louvain Studies 10 (1985)

  10. Catherine M. LaCugna, "Problems With a Trinitarian Reformulation," Louvain Studies 10 (1985) 330. Although LaCugna also relies on Barth's theological approach, she does not rely on Barth in any explicit way. Cf. also Catherine M. LaCugna, God for Us: The Trinity and Christian Life, 211.

  11. Catherine M. LaCugna, God for Us: The Trinity and Christian Life, 1-4.

  12. Ibid., 222, 243, 300.

  13. Catherine M. LaCugna, "Re-conceiving the Trinity as Mystery of Salvation," Scottish Journal of Theology 38 (1985) 22.

  14. Catherine M. LaCugna, "Can Liturgy Ever Again Become a Source for Theology," Studia Liturgica 19 (1989) 2.

  15. Lawrence S. Cunningham, "God is for Us," America 176, 31 May 1997, 6-7.

  16. Catherine M. LaCugna, "The Practical Trinity," 681. Some ideas are stressed in the relational ontology, e.g., "personal", "relational" etc..

  17. 關於關係上帝的文章計有:"Problems With a Trinitarian Reformulation" "The Relational God: Aquinas and Beyond" "Re-conceiving the Trinity as Mystery of Salvation" ,以及 "Philosophers and Theologians on Trinity" 。關於禮儀計有: "Can Liturgy Ever Again Become a Source for Theology?," "The Baptismal Formula, Feminist Objections, and Trinitarian Theology" "Returning from the Far Country: Theses for a Contemporary Trinitarian Theology" "Baptism, Feminists and Trinitarian Theology

  18. Lawrence S. Cunningham, "God is for Us," 7.

  19. Ibid., 6-7.


 新版開張,內容尚未齊全,我們會陸續完成相關文章,請給我們一些時間。若有任何意見,請不吝賜教,並加入討論!意見可採電子郵件方式寄到研究中心research@ces.org.tw,或進入研究中心的線上討論區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