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經文:林前九24-27;腓三13-14;提後二5
哥林多前書大約是保羅於主後55年,在以弗所寫的;腓立比書是主後61年寫於羅馬監獄;提摩太後書是保羅生平最後一卷書,寫於67年左右,不久保羅就殉道了,得年約62歲。從哥林多前書到提摩太後書,這十二、三年之間,保羅等於也參加過三、四屆的奧運,他是資深運動家,可能參加的是田徑項目。從年輕蒙召到寫提摩太後書,保羅已跑了三十多年,仍在邁向標竿直跑,企望得著神所頒發的金牌獎,保羅稱得上老兵不死。 一個得獎的運動員一定是接受長年嚴格的訓練。大陸跳水選手伏明霞,10歲就離開父母,接受國家密集的訓練。俄羅斯與大陸近年來能得到這麼輝煌的成績,都是用國家的體制來進行的,也就是由中央政府推動的全民總動員,以及層層選拔的系統、程序,來發現並訓練精英。近年來再加上商業的投資及民間團體的獎勵,更有效的刺激體育的普及發展。 俄羅斯的體操選手Zamolodtchikova賽前是各方看好的金牌得主,她的表演也確實非常傑出。動作純熟,幾近完美,可是最後連續翻身跳的動作,在落地時腳沒站穩,差點坐在地上。她鎮定地站起來鞠躬謝幕,但還未走到台下,就已禁不住哭出來了。儘管賽前千百次的練習,一旦上場,人人有信心,個個沒把握。一個奧運選手需要訓練到幾乎不容許任何失誤,這究竟要投入多少時間、體力與心血? 接受嚴格的訓練 保羅說:「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林前九25)『諸事都有節制』也可翻譯為「接受嚴格的訓練」(NIV:go
into strict training);或凡事都要「操練自我控制(self-control)」。「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九27)現代中文譯本作:「免得我給別人報捷,自己反而落選。」 保羅認為每一位事奉神的工人都好像在運動場上競賽的運動員,進場前要忍受一切痛苦的訓練,免得被淘汰。保羅以身作則,接受神嚴格訓練,也操練自我控制。他不但放棄使徒的權柄,未接受傳道人的俸祿,自備糧餉,織帳棚養活自己;而且身心備受煎熬,又飢又渴、赤身露體又挨打,沒有一定的住處;被人咒罵就祝福,被人逼迫就忍受,被人毀謗就善勸;被人看做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肉身受苦還容易,被逼迫、辱罵時,心靈還需保持潔淨善良,甘心受苦,才真不容易。 一個傑出的運動選手,比賽前一定經過無數次的演練,不斷地締造新成績。百分之一秒,幾毫米的進步都代表人類的進步。奧運最高境界莫過於向人類體能極限挑戰,比賽前接受最嚴格的訓練,到了場上作最好的演出。一代拳王喬路易的教練Jack
Blackburn教導他說:「每一次上場都要盡力地打,每一次的比賽、演出都要將它當作是唯一的一次,把最好的表現出來。」專注、心無旁騖,如同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輪到你上場時,即使有很重要的私人事務待處理時,也得暫擱一旁。 大陸體操選冠軍選手劉璇的表演,就是衝向自己體能極限最好的說明。從小她的肌肉就訓練得十分柔軟,表演某些動作時卻又力道十足,既柔又剛,可硬可軟,運作自如。劉璇接受採訪時說:「當你越放輕鬆時,你就能做得越好。」運動員上場比賽一定十分緊張,若非平常苦練,恐怕上場時手腳全不聽使喚。但是,即使如此,一個運動員,特別是表演性質的項目,如體操、跳水、水上芭蕾,面部表情也是成績之一。他們必須相當地自我控制,無論表現優劣,都需將最美的笑臉給裁判與觀眾。如伏明霞所說:「表演時完全不帶情緒」。不得耍個性、鬧情緒或發脾氣、哭喪著臉。 黑人棒球明星Jackie
Robinson認為,一位棒球選手需具備五個特質:穩定的人格、良好的學業、善於靈機應變、強烈的求勝感與能承受高度的壓力。這五個運動員特質中,穩定的人格及承受壓力都是屬於自我控制的層面,是節制的訓練,使運動員個性沉穩,不浮躁,即使輸了也要沉得住氣。 記得讀華神第一年時,有次學校舉行木球比賽,兩人一組,我與姜寶陞牧師同組,眼看著我們這組已快輸了,我很想放棄,但戴紹曾院長站在一旁為我打氣,他說:「千萬別放棄,好好打這個球,你們還有很大的機會」。那一球我就很用心、認真地打,沒想到真的敗部復活,反敗為勝。那次運動比賽給我很大的教訓與提示:不要輕易放棄,即使到最後關頭。 戴院長夫婦正是運動型的個性,每次玩遊戲或比賽,他們都很投入地把遊戲當一回事,認真賣力地玩,因此他們常常奪魁。運動員的精神可以反映在他所作的每一件事的積極態度上。 身為一個傳道人,聖經教導我用運動員的精神來事奉,很多場上競賽的原則、規矩,都提醒我作為一個傳道者的職業道德。每次的講課、講道或回應別人的演講,不管場合大小,正式非正式,聽眾多寡,都要全力以赴。很多學生表示上我的課需全神貫注,因我不講廢話,每句話都是重點。這不是說我口才好,相反地,正因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型的人,我的每一篇講章,每一堂課的筆記,都是逐字寫下講稿。同一篇講章可能在很多地方講過,同一門課教了好幾年,但每次仍須認真複習、預備,絕不能馬虎敷衍。因為對我而言,雖是舊的材料,但是聽眾卻多半是頭一次聽。若不好好講道講課,對他們是很不公平的事。 教書邁入第七年時,我曾經擔心自己職業化或失去新鮮感,或沒有熱情傳講。但神提醒我,運動員的訓練與競賽比我還要單調枯燥。千篇一律的動作得練上百次千次,而他們每次都拼命地向自己的記錄挑戰。畫家、音樂家,歌劇的演唱者,不也是反覆地模擬畫一個東西,彈一首曲子嗎?「悲慘世界」一唱就是十年,每週還得演出好幾場,他們還不是老老實實地排練、演出。連最不能忍受平庸單調的藝術家,都尚且如此反覆演練,何況是事奉神的人。每次看表演或比賽的精彩片段,常令我熱血沸騰、熱淚滿眶,但有誰知道精采演出背後的辛苦代價呢? 身為一個傳道人、教師,不但要認真演出,而且不能鬧情緒,不能把講台當作出氣、清算、鬥爭的場所。即便在家中跟配偶吵架,一站上講台,就得控制情緒。聽眾或學生沒有義務聽講員發牢騷、耍性格。 按照規矩 有些規矩也許矯枉過正,太嚴格,不近人情,但定規矩是為了提供一個更公平競賽的機會與條件。本屆奧運對禁藥的查察取締,幾乎到風聲鶴唳的地步。有些苦練經年的選手(如大陸的馬家班)到最後無法參賽。即使到了奧運村,各國選手經常半夜被叫起來驗尿,不堪其擾,特別是中國隊有吃中藥補身的習慣,被懷疑服興奮劑。這次大陸隊一共接受108次興奮劑檢測,重新還給他們清白出征的形象。有人覺得查禁藥是擾民苛法,但其目的仍是使比賽更加公平。 在神國服事的工人也是如此,做神的工有一定的屬靈原則,沒有有捷徑,也無法混水摸魚。保羅勉勵提摩太時,提到屬靈競賽的規則是:「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祂同活;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祂一同作王。」(提後二11-12),這是「為主失喪生命,就必得著生命」的十字架原則。「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提後二21)保羅提醒提摩太要逃避避少年人的私慾、同情心,禱告的人追求公義、信心、愛心、和平。不按這些屬靈規則,就不能得勝,就無法得神的獎賞。神是我們的總裁判,祂豈是瞎子聾子,看不到工人犯規嗎?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長江後浪推前浪,奧運很難有不敗之師,每屆都有意外的英雄出現。本屆棒球常勝軍古巴隊竟被荷蘭擊敗,美國女壘隊也曾敗於日本手下,不過後來又敗部復活。 當俄羅斯體操選手Zamolodtchikova表演完,在等待最後宣判成績時,電視鏡頭特別拍攝她在休息室忐忑不安,走來走去的模樣。她渾身緊張地等待成績揭曉。倒是大陸小將如初生之犢不畏虎,各個天真活潑,她們沒有過去聲望的包袱壓力,反而放得開,表演柔軟而自然、臉部都是笑盈盈的。奧運普遍的趨勢是選手的年齡越來越低,年紀小較不易緊張,可塑性大,所謂「英雄出少年」。因此,我個人更覺得老將繼續奪標的精神可貴。本屆女子跳遠金牌得主是德國女將Drechsler,已四十多歲,也已退休一段時間,此次捲土重來,寶刀未老,體力不亞於年輕人。陳靜雖然本屆拿到銅牌,但上屆打敗她的金牌女將鄧亞萍,這次已經全然銷聲匿跡。更顯出這些老將不屈不撓的意志力。 但願我們事奉神的年日長久,耐力持續,不斷更新求進步,像保羅一樣,向著標竿直跑。不要讓自己的缺點或過去的失敗,限制現今的發展;更不要安於現狀,讓過去的輝煌成就,成為現今求進步的障礙。 得冠冕的必勝決心 奧運的宗旨是:運動加上競爭加上成績。雖說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但奧運的目標是很現實的,求勝利就必須打敗自己以外的對手,很少人是清高到為競賽而競賽,為運動而運動,而不在乎成績和獎狀。如果連聖經都提供場上比武的工人將來得獎賞的保證,何況是運動員! 林前九24-27、腓三13-14、提後二5這三處經文都提到獎賞、冠冕。希臘時代的賽跑,優勝者可得到葉子編的桂冠作為獎勵。人人都想得金牌,但每種競賽只有一個金牌。保羅說:「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既然只能有一個人得獎賞,那麼怎麼分配?我認為在神面前,每人的獎賞都是獨特的,神不但讓我們通通有獎,而且每個人的冠冕都是獨特的。保羅借用運動場競賽的方式,來鼓勵信徒抱著著必勝的決心,堅持到底。不但參加競賽,而且能獲得佳績,不至枉費一生,徒勞無功。 根據資深教練說,運動選手常見的缺點是爆發力不夠,缺乏求勝意志、遲疑退縮;而得勝者通常是有較強的求勝感及承受壓力的耐力。在冠亞軍決賽時,常常是勢均力敵的世界高手在一爭高下,而這時,失誤少的一方常就是勝方。因此最後關頭穩住陣腳,沈得住氣,是關鍵因素。 神國的參賽原則 基督教知名作家楊腓力1998年金牌獎書籍《恩典多奇異》中,有一段精彩的例子,可作為在神國參賽的選手最高的原則。
楊腓力說:每年春天,我總是忍不住打開電視,觀看全美大專籃球賽。64隊廝殺後只剩兩隊總決賽,而那場最重要的球賽,最後好像總是落在一個18歲的男生身上,他站在罰球線上,計時表上只剩一秒鐘,雙方比數相同。 這位選手緊張地運球,腦中衡量著整個未來前途:如果這兩投皆不中,他知道自己就會成為他所代表的校園、甚至那一州的待宰羔羊。廿年後仍需要接受心理輔導,重新經歷當時受挫的那一刻。但如兩投俱中,他就會成為英雄,他的照片會刊在明天報紙的頭版新聞,以後甚至有可能競選州長。 這個世界就是靠無恩典的方式運轉,一個人的價值就在乎他做了什麼。他一定得投中籃!耶穌的國度卻以另一方式呼喚我們,不是基於我們的表現,而是基於耶穌的表現。我們不需要成就什麼,只要跟隨基督就可以。他已經為我們贏取了昂貴的勝利,那就是神的接納。 基督徒不是按功勞行賞,耶穌的進葡萄園工作的比喻指出,賞賜是按著神的慷慨,不是按照個人所應得的。我們的獎賞不應是指財物、地位,而是主的稱讚,是不能朽壞的冠冕,如保羅所說:主自己是我們的至寶。救恩是我們最大的賞賜。基督徒一生都是在神的恩典中,我們能委身跟隨主,我們能競賽奪標,背後的動力是神的恩典。因此,只有只有真正認識、欣賞神恩典的人,才能堅持到底,向著標竿直跑。多倚靠恩典,才能跑得好、跑得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