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宣教中心活動 >佳文共享>宣教佳文

宣教的「散」與「聚」

宣教中心主任 龍維耐

楔子

宣教中心是研發部的一個單位。本文是資深宣教士與華神宣教中心主任龍維耐醫師的著作。

龍老師有多年的醫療宣教經驗,也曾任內地會在新加坡所辦的亞洲跨文化訓練中心的院長。自1998年以來,龍老師是華神的宣教中心主任同時兼任香港差傳事工聯會的訓練主任。在這篇著作裡,龍老師按「散」與「聚」兩個主題,從事神學反省,為讀者提供一個動態的觀點實踐福音使命。


人類歷史彷彿一場接一場的聚合與分散。史家說的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然而在神啟示給人的計劃中,那終極是合:是聚合和合一,是透過許多串連相關的散與聚漸進漸成的。求主教我們以神的記劃和心意來看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散與聚。

巴別塔vs.五旬節

那是四千多年前發生的事了!當天人們聚在一起,大概是為著安全感,也可能是想表現一下自己的勇力智謀。他們有商有量的說:「來吧,我們一起來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他們一方面想好好表揚一下自己的豐功偉業,也可以世代相傳,歌功頌德。這妙想天開的行動方案,真有點像童話故事中的傑克攀著一棵豆子幹就想登上青天。不過他們工程還未到達雲霄,最害怕的就發生了!上帝變亂了他們的口音,彼此不能溝通。一時工程只好停頓,更糟糕的是本來想團結在一起的,現在是個支離破碎分散在全地的悲慘收場。人們常以為能用一己之力來團結,可帶出力量,殊不知沒有神的允准,團結帶來的常常是災難。希特勒號召「來吧」、紅高棉領袖大呼「來吧」,結局都是一場場殘酷的大屠殺,都是最可怕的聚。

主耶穌受難、復活、升天前後,門徒們最悲傷(耶穌離世了)、絕望(不可能復興以色列國)、鬆散(打魚去)、憤怒(削掉別人的耳朵)的時候。幸好他們聽從老師離開前的吩咐,等候在耶路撒冷,直到他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就是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他們要得到的能力。結果是驚人的:五旬節早上,門徒們聚集在一處,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充滿他們。舌頭如同火焰分開落在各人頭上,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一時各族各民聽到自己母語的福音,都信服了基督。

當人們聚在一起,等候在神面前,尊祂的名為大,預備好謙卑的心,聖靈的大能就要從天而降。本來不是太多的默契,有許多的障礙,難溝通,但上帝要住在他們當中,是新突破的開始,彼此馬上享受新的重建、愛的團契。其實兩千年以來福音的外展,宣教士今天能學習一種新語言在異邦中傳福音,甚至聖經翻譯,都是那位五旬節的聖靈,繼續在信徒身上彰顯彼此溝通大能力!

聚集的神學(A Theology of Gathering)

從宣教聖經神學的觀點來看,新約的五旬節聚集,正好是舊約的巴別塔聚集的答案。巴別塔事件以聚開始,以自我和無神開始,結果以四分五裂、支離破碎作為收場。五旬節的早上,眾人失望軟弱無助,但同心敬拜、禱告仰望、虔誠的等待在上帝面前,上帝超然的介入,成就了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跨文化福音溝通。人在巴別塔事件中所失去的,在五旬節上帝親手恢復了。

我們於是要問,人們為什麼聚集?或者說,這一次聚集,目的是為了什麼?榮耀神?或是榮耀自己?高舉神的名?或是抬舉自己?這裡所說的聚集,可以包括一次聚會、一次主日崇拜,也可以是一間教會、一所神學院、一個宣教差會機構,甚至是一次短宣隊活動。我們這一次的聚集,或是這個機構、教會、組織,是五旬節式的聚集?或是巴別塔式的聚集?

我們需要一個「聚集的神學」,來幫助我們去冷靜的思考,我們為什麼聚集?今天許多教會或宣教工場,可能還有困難、許多彼此間的誤會,但若能像五旬節時都來高舉主耶穌,傳揚上帝的名號,那怕困難多大、誤會多深,主都會化解,也會看到生命的重整,同工和好,有新的團契、新的溝通是上帝親自用活石建造、親手經營的新城(來十一10)。反之,若聚集是高抬人的名聲和業績,建造人手的城,傳揚自己,結果即或原來可能有一些默契、溝通,也會變成彼此猜疑、分裂、支離破碎,不歡而散,巴別塔歷史重演!

循環不息的聚散

合上帝心意的聚,也會散,但這是帶著使命的散開。使徒行傳清楚記載著初期教會信徒因遭遇大逼迫而四散,而這是有主使命和應許的四散,是配合著主的大使命的四散。他們配帶著聖靈,邊走邊傳,建立教會,其中還包括安提阿教會。

一些宣教學者把舊約中的「來」差傳模式和新約中的「去」差傳模式作出對比,但更美的新約宣教聖經神學應該是「來」與「去」的循環不息:「來」,讓我們一起等候那大能力。「去」,跨越種族界限,使萬民作主的門徒。然後「來」,集合各族各民的信徒一起敬拜、禱告、裝備、配搭。然後再「去」,把福音傳得更廣、更遠。

教會的宣教使命,便是以整全的福音:福音使命和文化使命來見證上帝的慈愛、分享耶穌基督的救恩。「聚」、「散」循環不息,「去」、「來」彼此呼應,期盼著那一天各國各族各民各方,手拿棕樹枝的人在寶座前的大聚集。

今日教會的兩大危機是:信徒既失去了第一世紀初代教會聚集時的興奮,又沒有那種向外散去宣揚主名被火燒著的生命力。教會何時失去宣教動力,何時就萎縮。「聚」一定要為著帶使命的「散」,是宣教的「散」,直至到萬膝跪拜、萬口頌揚耶穌基督是主的大聚集。



(本文摘自 華神院訊 2001.07)

中華福音神學院•宣教中心•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01號
更新日期 12/1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