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訊 419
  
  

   2005 年九月號
     ■
  主題信息 
    ■  學院動態 
     ■ 
 饒恕是什麼  ■  延伸部課程綜覽
       

新學年新希望

我的神與我

   今夏紐澳之行往返的航班上,我讀了前富樂神學院倫理學教授史密德的回憶錄:My God and I: A Spiritual Memoir。這是作者2002年底離世前完成的遺作,筆觸坦率,溫馨感人。

    感恩與盼望,可說是貫穿全書的兩個主題。感恩是因為作者出身微寒(父親早逝),卻能接受完整的神學教育;並且一生在牧養、教學、著述、行政諮詢上被神使用。這一切,史密德承認,皆出於神的恩典,因此心中滿懷感激。而神應許更新一切的盼望,更是他日日前行的動力;雖直到離世前尚未看到許多應許成就,他仍等候於「盼望」車站,與神同行,終見主面!

    希望是人性普遍的經驗。有指望,縱然微乎其微,總比沒有好。史密德提到,使希望產生動力牽涉三項心理要素:夢想、渴求、信念。也就是說,對於期待發生的事,需要心中的眼睛有所看見(不是有人說有夢就有希望嗎),要因熱切渴求帶來委身,並且深信夢想有一天終必實現,渴求終必滿足。

    可惜現實的經驗告訴我們,人生的願望常會因期待過高或錯誤而落空,甚至就算期盼合理,也有可能事與願違。但能使人有活潑盼望的,在乎定睛於神的應許(彼前一313)。當然,使人生有盼望的另一大關鍵在於愛,這一點史密德雖沒有特別強調,但看到他寡母無私的愛以及妻子完全的接納對他一生的影響,他會肯定這都是上帝大愛的彰顯。

忍耐等候所應許的

   我們必須承認,盼望是基督教信仰的重要成分,然而期待盼望成就需要忍耐等候。主耶穌吩咐門徒等候的所應許的聖靈固然已經降臨,且持續不斷工作;但基督再來的應許則尚未實現。保羅更是提到我們都在等候終極的救贖,然而此生若要忠於基督的真理,履行神所託付的職責,必然要面對苦難(羅八18-27;林後四8-15)。但保羅也安慰我們,若顧念的是眼不能見之永遠國度,那麼現在的苦楚是至暫至輕的,將來要顯明的榮耀則是極重永恆的(羅八18;林後四17-18)。

   短暫換永恆,多麼划算。所以基督徒選擇善度今生,積極按主旨而活,而事奉;並且等候主應許的成就!

    九月是新學期的開始,我們歡迎舊生歸隊,更歡迎新生加入華神大家庭!來到華神進修的弟兄姐妹,不單是為了在真理上裝備自己,更是為著能在神所託付的崗位上有效事奉。與許多人一樣,他們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一群。只是他們所行的,乃為回應神的呼召,且願一切的夢想、渴求、信念皆以父神的旨意為依歸。

    在華神學習,有與日精進的歡愉,也有課業甚至事奉重壓的挑戰;有與各路英雄好漢切磋琢磨的良機,卻也可能有依據真理而調整看法的必要。有人需學習有效的時間管理,有人要磨人際關係,有人需格外操練信心的功課。請您多多主前代求,願主使每位同學在靈命、學識、事奉上都能齊頭並進,不斷成長。

 

您的同工
廖元威敬上
中華福音神學院教務部部長
二○○五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