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中華福音神學院



                397  期  十一月號

■ 新生見證

■ 學院動態
■ 華神新課程介紹  NEW
從新得力的安息
■ 詮釋學與神學概況 

 

教牧博士科新生  李健  

我信主,受洗的教會,有牧師、長老、和執事,如果我記得不錯,那個教會由該牧師負責。1974年我到許昌街第一建業大樓聚會,(後來搬到林森南路,成為現在的林森南路禮拜堂),我發現這個教會只有長老、執事,沒有牧師。1981年起我擔任執事,1990年我被按立成為長老,參與更多的服事。

  這幾年除了台灣的教會,我到過幾個國家講道,接觸了上百個教會。這些教會分屬不同教派,其中有不少是獨立教會。有的教會有牧師、長老、執事;有的教會只有牧師和執事;長老和執事;也有的教會只有執事;甚至有教會互稱弟兄姊妹,沒有牧師,也沒有長老、執事。1994年從華神畢業之後,我本想到美國唸神學院,專心研究教會歷史中有關治理制度的問題,但顯然當時神沒有開路。

  在我的瞭解中,究竟哪一種教會治理、牧養的制度最好?很難斷定,因為同工的素質比制度的完善重要得太多了。好的制度如果沒有對的人來擔任同工,良法美意也無法奏效;有敬虔而順服神的同工,即使制度略有缺陷,也能帶領弟兄姊妹一同好好跟隨主。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沒有制度,特別是從單一教會或教派的延續性而言,最好是有一個合適時空及文化背景的治理制度,以免因常常調整治理模式而使同工、弟兄姊妹莫衷一是,無所適從。

  這幾年因為參與教會服事日深,更感受到教會的治理非常重要。有時看到一個很好的教會,因為長期牧養的牧者離開,帶來很大的改變;也看到有些教派因為有很完善的制度,所以該教派可以發展得很好。我自己的教會並未如若干大宗派有明確的法典或規章,因此再萌探究聖經及研究教會歷史之意念,經與教會若干同工一起研討後,咸認為有進一步再進神學院尋求幫助之必要。近年來,華神教牧博士班提供了這個可能的環境,因此很盼望我們也能一起參與台灣眾教會的建造,讓經驗可以交接傳承。 

  求主使用我奉獻的心志,讓我所服事的教會得到益處,如果主許可,或許也可以提供其他的教會參考。

教牧博士科新生  黃彬

    記得1989年因教會牧者漆南智長老屆齡退休,為提拔後進,於是我這初生之犢被按立為教會長老,當時吳勇長老以「長老治會」一題目在主日信息中勉勵我們。友堂同工送了我「聰明的工頭」一書,神知道我最需要的提醒。1993年神用(路十七:7-10)呼召我,要我作完神一切所吩咐的,因那是本是我應該做的。當我向服務近十年的建築公司辭職時,教會的建築執照正好核發下來,於是在拆除完畢的廢墟中帶領弟兄姊妹舉行開工禮拜。開始全時間在教會擔任建築監工,體會了保羅在林前三章說他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別人在上面建造。93年進華神,一面讀書一面監工,還記得一次黃子嘉院長他正好路過華神永和宿舍,順道過來看看,正好我也在工地,特別為他簡報,帶他參觀工地。教會建築物在一年後順利完工。之後我也自華神畢業至今。很快今年教會進入改建後第十個年頭。這段時間,教會事奉團隊全力投入教會屬靈工程的建造,看見教會無論在人數上和社區福音,海內外宣教事工有所增長,弟兄姊妹的屬靈生命也不斷的長大成熟。每主日看見這才改建完成的宣教大樓又陷入水洩不通的飽和景況。同工們又開始著急了!接下來教會當如何走?

「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賽五十四:2)教會的未來不應劃地自限,更不應自滿自足。但是面對台灣教界不斷自西方取經,帶出總總光怪陸離的增長特效良方,目不暇給,自己教會的需要的又莫衷一是。感謝主有機會再回華神教牧博士班裝備自己,期待藉由許多學養知識豐盛之牧者與長輩的輔導及教導下,對自己不足之處,得以突破與改進,更多學習事奉之技巧及生命功課,完成主所託付,帶領教會在新的世紀中完成主所託付的時代使命。